當一塊自用的手工皂成為商品時,成本控制往往是經營者最直接的因素考量。但以量制價的結果,卻也限制了原料油脂的多元性。
有人問我,製作一塊手工皂僅須三種基礎油脂即可,為何吾日三洗的配方用油卻多達7種以上?
其實每種油脂在肥皂裡呈現的特性並不一樣。例如橄欖油滋潤度很高,但也因為油酸比例過高,容易引發荳蔻症狀,所以我們搭配其他油酸比例較低的油脂以補強橄欖油的美中不足;又橄欖油的特性不易起泡,所以我們借重蓖麻油的特性來提升起泡力。主要就是讓每款油脂各司其職,使肥皂的清潔力、起泡力、滋潤度等都能有理想表現。
但凡事一好沒兩好,原料品項越多就越難以量制價。即使面臨對居高不下的成本壓力,我們依然不願妥協,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即是第一線使用人員,更因為這是我們堅持的初衷與信念。即使這條路窒礙行難,我們依舊相信路遙知馬力,不輕言放棄!